本帖最后由 平安! 于 2011-2-18 23:53 编辑
never_land 发表于 2011-2-14 14:49
请教平安,我们主任经常给我老公安排打胸腺肽,逢到住院,经常隔天一支通达(胸腺五肽)。主任说日达仙最好 ...
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是包括酪氨酸在内的20种氨基酸。分子大点的蛋白质都可能含有酪氨酸。所以胸腺肽含有酪氨酸不奇怪。我们平常吃的食物蛋白也大都含有酪氨酸。
与抗癌药有关的酪氨酸激酶叫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protein tyrosine kinases,RPTKs),为单次跨膜蛋白(就是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常见的受体酪氨酸激酶有: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vth factor receptor, EGFR)家族(其主要成员有 EGFR ( HER1 / erbB 2 ) , 1 ( neu / erbB 2 ) ,HER3 ( erbB 2 ) ,HER4 ( erbB 2 HER2 2 3 ) )。2.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EGFR)家族。3.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PDGFR)家族。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FGFR)5,.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 InsR)家族。6.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HGFR)家族。这些都是目前靶向药的靶标,大家都不陌生了。它们都能催化ATP(三磷酸腺苷)分子上的磷酸基转移到信号分子蛋白质的酪氨酸残基上,使其发生磷酸化,从而激活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具体步骤:受体酪氨酸激酶的胞外区是结合配体的部位,配体:EGF(表皮生长因子),VEGF,PDGF,FGF等生长因子。胞内段是酪氨酸蛋白激酶的催化部位,能催化下游信号分子(例如Ra s/ Raf /M APK 信号转导途径,Ra s、Raf 、M APK都是 蛋白质)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将生长信号传递到细胞核,细胞核接到信号后就合成相对应的DNA、RNA、蛋白质,细胞就分裂 、分化 、增殖、对抗凋亡等等。
在目前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市场中占据了核心位置的就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从作用靶点的多少来区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分为两类,针对单一激酶靶点和针对多种激酶靶点。早期研发的抑制剂都是针对单一的酪氨酸激酶靶点,包括Herceptin,Gleevec,Iressa和Tarceva,这几种药物针对的疾病靶点明确,综合疗效/毒副作用指标优于传统化疗药物。但是由于肿瘤细胞能够通过多种生物补偿途径和通路来进行生长和转移,在某一个单一靶点对肿瘤细胞进行打击时,它们会沿着新的生长通路重组和重新部署(耐药性的产生)临床应用中仍存在有效性偏低,患者出现获得性的耐药性以及抗肿瘤谱窄,适用患者较少的缺陷。后期研发的抑制剂从针对单一靶点转变到了针对多靶点治疗技术,其中Sorafenib和Sunitinib(Sutent)已经在美国获得批准上市,它们在作用机理上都具有双重的抗肿瘤作用:一方面通过抑制信号传导通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另一方面通过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间接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在临床疗效上也显现出优于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活性,并且能适用于更多的肿瘤类型,降低耐药性的产生。但是这类靶向药物的肿瘤适应症仍有相当的局限性,因此Sorafenib和Sunitinib(Sutent)为扩大适应症正在进行大量的结合其他已上市化疗药物或其他机制针对性药物的III期临床试验,试图发现针对不同肿瘤适应症的更好的联合治疗方案。
所以打不打含酪氨酸的胸腺肽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毫无关联。 |